刺青的发展
在古代时候,刺青是通过针蘸着墨水在身上纹饰图案,并没有专门的颜料。身上的图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蓝发青,所以人们把它称作为刺青。
先秦时期的刺青
在先秦时期,刺青主要用来标示有罪的犯人,被称作黥面,通过在犯人面部刺上图案文字,防止士兵或者囚犯逃跑。在水浒传中,宋江等人脸上也有这样的东西。在宋朝流放充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刑罚,所以不少士兵脸上都会有刺青,这些士兵也被称作为贼配军。
古代刺青图案
不过古人对于刺青也是比较热衷的,会在身上纹饰龙虎、兵将等图案,高雅一点的则会画上花鸟鱼虫或者是文字。水浒传中的九纹龙史进就是狂热的刺青爱好者,而岳飞的背后也有岳母刺字,这也算是刺青文艺一点的应用。
随着技术的发展,人们不再满足于颜色单一的刺青,于是各种各样颜色的颜料都会被应用到刺青中来,经过一段时间演变之后,就成为了现在的纹身,属于刺青的升级版本。
刺青的称呼转变
在古代刺青有很多称呼,出现过文身、镂身、扎青、点青、雕青等等称呼,现代的纹身就是通过文神身一词演变而来,不过现代的词语更注重表达纹这一动作,但其实纹身与文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,只是文字应用的一种形式,不涉及到古代文身重视文化,现代纹身重视技术这样的理念。
文化观念对刺青的影响
很多人觉得纹身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,这是因为在古代文化传承体系中受到了黥刑的影响,所以才会将纹身与犯罪划为等号,而在没有这些文化理念的地区,纹身只是一种非常普通的事情,完全可以依据这个人喜好选择。
另外人们对于纹身的厌恶还出于对这个过程的恐惧,很多人并不了解纹身的过程,只是觉得用针在自己身上描绘图案是非常血腥的事情,而且受到文化传承的影响,最开始的纹身多是以表达恐惧目的的图案为主,所以到了现代,很多人仍是无法接受纹身这件事情。
当今社会人类对刺青的认知
现在的纹身更贴近于艺术,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青睐,不过纹身在身上比较难以去除,所以普及面积也不是很广,为了应对这种市场需求,也发明了很多种类的纹身贴,让不同的人有了不一样的选择方向。